生產管理的主要目標:
1)豬只生產頭數/母豬/年:高產活仔數高:產仔數高、死胎和木乃伊少
2)產仔指數高:哺乳期短、(斷奶至配種間隔短、返情率低〕
3)死亡率低:哺乳期、保育期和育成期的死亡率都低。
4)飼料報酬:高
5)日增重:快
1,產前免疫
在分娩前15和35天分別進行大腸桿菌苗的注射或使用輝瑞的利特佳),產前20天去蟲(伊維菌素0.4毫克/公斤體重,口服;0.25毫克/公斤體重,肌注),產前10天開始換哺乳母豬料;
2,進豬
提前5天將產房沖洗干凈,然后干燥1天,根據預產期將臨產前3-4天的母豬經充分刷洗消毒后趕入產房,趕豬的動作要求輕,不能鞭打豬只;
3,產仔準備
準備好產仔時用的所有藥品,包括催產素,抗生素,鎮(zhèn)靜藥(氯丙嗪)等;準備好產仔時用的保溫燈,接產時用的抹布,及一些相應的助產器械;檢查每頭豬的飲水器,電燈是否正常;
4,母豬產前3天開始減料,這樣可以減少母豬產后便秘的發(fā)生。
5,出生時的護理
母豬產仔前用清水清洗乳房,然后在用新潔爾滅消毒。
用布擦干小豬身上和嘴里的黏液(布要干凈)。
將其放入保溫箱內(保溫箱的墊板用木頭的或鋪上麻袋)。
小豬出生后1小時,用消毒的線扎好臍帶,然后留8-10厘米剪斷,并用碘酒消毒(如果出生時出血較多,立即進行結扎止血);如果豬場在使用一種叫密斯陀的干燥劑(在小豬出生時可用于吸干體表的羊水),則可以不用斷臍,讓臍帶干后自動脫落;
如果出生時就窒息的小豬要先擦掉口鼻中的黏液,然后人工呼吸,
所產的小豬不要長時間與母豬分開,小豬的吮乳可刺激母豬催產素的分泌,當小豬的羊水被烤干后即可喂奶;產仔時最好能在母豬的后面多掛一個燈泡;
注意最后三個豬的產仔監(jiān)控,防止窒息死亡,每窩豬當產完6-7個小豬后必須加強監(jiān)護力度,因為大部分的死胎發(fā)生在最后的3個小豬中;
6,催產素的合理使用
正常的產仔間隔為15-20分鐘,但第一與第二頭仔豬的產仔間隔可能長些30-40分鐘,如果不正常應進行助產(產仔間隔超過30分鐘以上考慮使用),使用催產素前必須進行子宮口是否有小豬的檢查;助產時注意衛(wèi)生,防止子宮內感染,最好用專用的手套,如果沒有則必須將手徹底清洗后涂上一定的潤滑劑再進行; 每次的使用劑量為5-10UI; 如果使用后半小時沒有效果則再注射一次;
7,奶水的管理
保證每頭仔豬都吃上初乳(可以分批進行初乳的哺喂,即等幾頭小豬吃完初乳后將其關起來并作好記號,然后讓新產的小豬吃初乳),如果部分母豬的奶特別多,則可將產后6小時內的乳用無菌的方式收集起來,然后密封冷凍保存不超過4周,下次再預熱到37℃喂給初乳不夠的小豬20毫升/頭;
哺乳母豬料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母豬的奶水供給,以全外來品種豬為例,哺乳母豬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,并且注意蛋白的質量(營養(yǎng)要求:如消化能3.35兆卡/公斤;粗蛋白18%以上,賴氨酸1.0%以上);每天可以飼喂4次以提高母豬的采食量(目標:就推薦的飼料營養(yǎng),一頭母豬整個哺乳的采食量110-120公斤/21天)。
8,產后檢查
產后每天檢查母豬的體溫和陰道惡露的現象,可以考慮采用每頭母豬產后3天(2次/天)都注射青霉素的管理程序;
如果母豬發(fā)生乳房炎癥,應立即進行抗生素+減熱鎮(zhèn)痛藥+催產素進行3-5天的持續(xù)治療;如果是乳房外傷,則進行傷口的清潔和消毒,同時配合抗生素治療;
9,產房的溫度管理
母豬的溫度要求:在產后的5天內理想溫度為20-21℃,以后為17-18℃;仔豬的溫度要求:第一周34℃,第二周31℃,第三周28℃,第四周26℃;
母豬的溫度太高會影響其食欲,而小環(huán)境的溫度將直接影響到仔豬的存活率,要滿足小豬的溫度要求,一般采用紅外燈加保溫箱來實現,為提高保溫箱的效果,可再在保溫箱內鋪上墊草或木板;
10,剪牙斷尾
一般在第2天進行剪牙,斷尾,剪刀,補鐵在每一頭豬用完后必須消毒; 每頭豬在剪牙后可喂0.25克的土霉素防止下痢
11,頭4天的管理
85%的壓死踩死發(fā)生在最初的3天內,90%的凍死和餓死發(fā)生在頭4天,因此,應注意頭4天內的仔豬護理,一般小農場在這方面的成績都好于大型農場;
每窩仔豬中的弱仔通常需要特殊的照顧,如將弱仔固定在前幾個奶頭,確保弱仔吃到足夠的乳或人工補充一些脫脂奶粉+抗生素(泡奶粉的溫度要高≥90℃,奶瓶要保持干凈);固定乳頭(主要考慮對小豬的照顧,讓其吃上前面的乳頭)
如果是一些后肢開張的豬則要用綁帶固定后腿以幫助小豬吃乳。